| 我校开展第28期新老教师“同上一堂课”教学研讨活动 |
| 发布时间: 2025-11-25 访问次数: 10 |
为深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搭建新老教师教学经验传承桥梁,推动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10月19日下午,我校物联网学院物联网工程系在教东101教室开展第28期“同上一堂课”暨基层教学组织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计算机组成原理》核心章节“高速缓冲存储器”,邀请资深教师张雷、青年教师王凯先后进行教学展示。学院教学督导闵丽娟老师、网络工程系主任朱云霞老师,物联网工程系骨干教师及近三年入职的青年教师共同参与观摩与研讨,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精准赋能。
青年教师试讲:夯实基础,展现潜力
研讨会上,首先由青年教师王凯以“高速缓冲存储器”为教学主题展开试讲。他围绕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基本原理、核心组成部件及关键性能指标三大模块,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梳理知识逻辑,从“是什么”“由什么构成”“如何衡量性能”三个维度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对知识点的基础认知。整个教学过程中,王凯老师授课思路连贯,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扎实,展现出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知识传递方面的潜力,也为后续教学改进留下了可优化空间。

教师王凯进行教学展示
资深教师示范:案例融合,构建体系
随后,资深教师张雷带来教学示范展示。与基础讲解不同,张雷老师以“计算机组成架构”为切入点,先点明高速缓冲存储器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再自然过渡到具体知识点讲解。她创新性地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应用案例结合,通过“为什么需要高速缓冲存储器”“它如何解决系统速度瓶颈”等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背后的实际意义;同时注重串联前后章节内容,明确高速缓冲存储器与CPU、主存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框架。其教学过程逻辑缜密、案例鲜活,充分体现了资深教师在课程整体把控与知识体系构建上的丰富经验。

教师张雷进行教学展示
专家点评:精准指导,指明方向
教学展示结束后,闵丽娟老师与朱云霞主任分别进行点评。闵丽娟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教师的教学亮点:王凯老师的板书引导能有效带动学生思考,张雷老师的案例设计则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同时也针对青年教师成长提出建议,指出王凯老师需在教学风格打磨、语言表达优化上进一步发力,尤其要突出教学重点,避免知识点平均用力,让课堂更具针对性。
朱云霞主任则从课程设计维度评价,强调张雷老师的教学展示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体系化教学”的优秀范本——通过案例串联知识点、结合系统架构讲组件,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跳出“孤立学知识”的局限,培养整体思维。她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多借鉴资深教师的课程设计思路,在夯实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探索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互动研讨:聚焦痛点,分享妙招
在互动交流环节,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困惑,“如何在课堂中保持学生专注度”“面对学生基础差异,怎样平衡教学进度”等问题引发热烈讨论。针对“学生专注度”难题,朱云霞主任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分享实用方法:她在课堂中运用“雨课堂”实时推送练习题,既能通过即时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快速掌握知识接受度,动态调整后续授课重点,让教学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
季星来教授与吴尘老师则从“教学表达”角度给出建议,他们认为,教学不仅要“讲清楚”知识点,更要“讲生动,即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转化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概念;对于重点内容,可通过设问、反问等方式反复强化,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青年教师们认真记录经验方法,纷纷表示此次交流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惑,收获颇丰。

朱云霞主任点评
“同上一堂课”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交流,更是教育理念与经验的代际传承。资深教师将多年积累的教学心得倾囊相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此次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学习—实践—反思”的成长平台,下一步将持续以基层教学组织研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此类教学交流活动,推动新老教师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为物联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筑牢教学根基。
撰稿:王凯 编辑:王天慧 初审:苗立志 审核:邓艳华 刘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