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9-05-06 访问次数: 61

教发〔201924

关于开展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的文件精神,加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举办“翻转课堂”教学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及要求

(一)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课程,每门课至少推荐一名教师代表课程组参加教学竞赛。

(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积极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勤于实践,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遵守学校教学规范,认真执教,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师生好评。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

以“扎实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为竞赛理念,竞赛由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部分组成。线上教学环节重点展示线上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设计,线下教学环节侧重线下课堂的设计理念、教学组织和整体特色展示。

(一)竞赛内容

1. 教学设计方案(教案)。主要包括线上线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教学分析(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安排等。

2. 课堂教学。主要从线上线下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考评。

3. 线下教学视频。视频内容为参赛课程教学过程中1个完整的线下课堂实录,时长为4045分钟,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教师全程出镜时长不少于视频总时长的2/3。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视频格式可用以下任一种:mp4rmvbmpgaviwmv

4. 教学反思。参赛选手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方面着手,完成教学反思(500字左右)。

5. 选手参赛课程的实际学分不得少于2个学分(含2个学分)。

(二)以上竞赛内容的具体要求及评分标准见附件5

三、竞赛组织程序与时间安排

本竞赛采取竞赛与日常教学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分院(部)推荐、学校评比两个阶段,获奖选手的参赛视频将在网上公布。

(一)院(部)推荐

由各院(部)组织,参评专家应由校级专家和院级专家组成,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具体事宜安排如下:

1. 竞赛时间:第1315周(513~531日)。

2. 各单位通过组织校级专家、院级专家和督导在参赛教师的翻转课堂听课的方式,开展院级“翻转课堂”教学竞赛,并进行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3. 院(部)参考专家听课评价,经过评选,向学校推荐参加校级参评的教师,每门课推荐一名教师代表课程组参加校级评比。院(部)级竞赛结果需网上公示不少于3天。

4. 请各院(部)于513日(第13周星期一)前,将以下材料(1-材料(4)提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行政南楼342室),于63日(第16周星期一)前将材料(5-材料(6)和所有参赛选手的课堂教学视频提交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行政南楼342室),所有材料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jwc-jsfz@njupt.edu.cn,联系人:罗先辉,联系电话:85866570

1)《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报名表》(附件1);

2)《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参赛教师推荐汇总表》(附件2);

3)参赛课程教学大纲;

4)参赛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整门课);

5)《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反思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的整体教学反思,推荐参加校级评比教师填写)(附件3);

6)院(部)推荐参加校级“翻转课堂”教学评比教师汇总表(附件4);

7)“翻转课堂”教学竞赛评分表(附件5)。

(二)学校评比

1. 评比时间:第16-18周(610日~621日)。

2. 教务处审核院级推荐参赛名单后,组织学校专家组通过观看线上教学资源、课堂实录教学视频、检查教案及教学规范执行情况等形式,对参赛教师所授课程教学质量作出评价,评出一、二等奖。获奖选手的参赛视频将在网上公布。

四、奖励

学校对获得“翻转课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的教师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情况记入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附件1-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报名表.doc

附件2-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参赛教师汇总表.xls

附件3-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反思表.doc

附件4-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参赛教师推荐汇总表.xls

附件5-南京邮电大学翻转课堂教学竞赛评分表.doc


2019430

Copyright©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4©版权所有©南京邮电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